被動防護網是由鋼絲繩網、環形網、固定系統、減壓環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鋼柱和鋼絲繩網連接組合構成一個整體,對所防護的區域形成面防護,從而阻止崩塌岩石土體的下墜,起到邊坡防護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被動防護網的安裝步驟。
清破→放線→清孔→安裝基座及錨杆→安裝鋼柱及拉錨繩→安裝支撐繩→鋪柔性網→鋪格栅網
具體施工步驟:邊坡被動防護網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标準結構,其施工安裝是非常重要的,必須保證其結構形式和連接方式的正确,否則其防護能力得不到保障。同樣,當系統受到落石沖擊而發生結構形狀改變後,系統的防護能力也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削減,要使防護能力得以維護,适當的維護也是必要的。
清坡
在多數情況下,清坡工作并不是必須的,但以下兩種情況是需要加以考慮的:當坡面上特别是施工人員的活動範圍内存在浮土或浮石時,對可能因施工活動引起崩塌、滾落而威脅施工安全的,宜予清除或就地臨時處理。對坡面上存在的存在的将來又發生崩塌可能性很大的個别塊孤危石,若其崩落可能帶來系統的大量維護工作需要甚至超過系統的防護能力,則宜對其進行适當的加固處理或予以事先清除。
放線
盡管定型化标準結構對鋼柱間距、錨杆位置等是有尺寸限制的,但也有一定的允許調整範圍,特别是對于錨杆來講,其位置的确定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此外,現場條件本身是非常複雜的,在設計圖紙上不可能會得到完全的反映,特别是一些可以加以利用或需特别注意的細部特征。
因此,放線工作是一項原則性和經驗性都非常強的工作,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的橫向位置是不得改變的,這是根據落石可能達到的範圍而在設計時已經确定的,除非施工時發現設計依據與現場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2.系統的縱坡位置或其所處高程通常也是不得随意改變的,系統在設計選型時已考慮了該特定位置處落石的可能沖擊動能和彈高度,但根據現場的局部地形特征,在允許的範圍内進行靈活布置可能會帶來更好的防護效果。比如,當系統的設計安裝高程處為一平台或比上下坡段都緩的緩坡時,應将系統盡可能設置在該區域的外沿或遠離上側陡坡,給落石到達攔石網前留下更寬的緩沖空間,以減小其沖擊作用,并降低落石飛越攔網頂的可能性。
鋼柱連續布置的局部走向在任何情況下都上可以調整的,這種調整通常也是為了選擇最方便的施工位置,但若為了施工方便或其他考慮而過多改變相鄰鋼柱間的走向關系,可能會到來材料消耗的增加,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是,沿同一高程直線布置的系統能夠實現最大的攔截範圍,同時,這種選擇還會避免對下拉錨繩的需要。
基礎施工
該項工作主要是為了保證錨杆的錨固能力,因此,對本身為基岩或堅硬岩土的位置,就具體化為錨杆孔的鑽鑿,而對不能直接成孔的松散岩土體位置,則可能包括基坑開挖、砼基礎澆築。 基座及錨杆安裝 對直接成孔的錨杆位置,錨杆采用灌注沙漿方式安裝,對采用砼基礎的地方,錨杆一般在澆築基礎砼的同時直接埋設
鋼柱及拉錨繩安裝與調試
從便于安裝和确保安裝後的鋼柱穩定性考慮,鋼柱通常必須與拉錨繩同時安裝,并在安裝後通過拉錨繩張拉段的長度改變來将鋼柱調整到設計的安裝傾角。但經驗表明,支撐繩安裝後常常還會改變鋼柱的傾角而需要二次調試,因此初次調試不必要求完美。此外,必須注意的是,鋼柱及拉錨繩在安裝前錨杆沙漿至少要已經過三天的凝固期。
支撐繩安裝與調試
上支撐繩通常必須在柔性網鋪挂前安裝,而下支撐繩的安裝是選擇的,先于柔性網的安裝方法較為簡單,而在柔性網安裝後采用直接穿過下沿網孔的方式可以省去底部縫合連接,但安裝相對麻煩,特别是有減壓環時。支撐繩的安裝必須嚴格滿足其位置要求,同時必須事先将減壓環調整到正确位置,否則一旦支撐繩張緊後,其位置就不易改變。支撐繩安裝就位後,必須予以張緊,經驗表明,當為雙支撐繩時,宜按相反的方向對兩根支撐繩各自同步張拉,避免單向張拉時鋼柱發生明顯傾斜,當為單支撐繩時,宜在張拉的同時對已發生明顯傾斜的鋼柱調整複位,避免鋼柱進行二次調試,甚至兩者上一個互動的調試過程。
格栅網鋪挂
設計采用了小網孔普通鋼絲格栅時的最後一道安裝工序。格栅與柔性網間應當用紮絲紮結,并宜翻越網頂上沿适當寬度,避免落石沖擊時格栅被輕易墜拉下來。此外,格栅下部通常宜留有一定富餘,使其自然平鋪在網後地面上,避免攔截下來的小塊岩石從網底可能存在的懸空處外洩。
完善性工序
系統安裝完畢後,有條件時宜用土或小石塊将平鋪在地面上的格栅壓住,避免落石将格栅向上掀起。
以上是被動防護網的安裝步驟。
本文由被動防護網廠家整理,不代表本站觀點。